客服呼叫中心電話的客戶滿意度調查方法
來源:
捷訊通信
人氣:
發表時間:2025-09-28 11:45:45
【
小
中
大】
客服呼叫中心的電話服務是客戶與企業互動的核心場景,科學的滿意度調查不僅能收集客戶反饋,更能為服務優化提供方向。需結合電話溝通的即時性、場景性特點,設計兼顧客戶體驗與數據有效性的調查方案,具體方法如下:
一、即時性電話內調查:捕捉實時服務感知
依托電話溝通場景,在服務結束后立即觸發調查,利用客戶對服務記憶清晰的優勢,提升反饋真實性,且可結合呼叫中心現有自動化工具落地。
通話結束后,系統自動觸發 IVR 語音提示,引導客戶完成簡短評分。例如:“感謝您的來電,為本次服務打分:1 分非常不滿意,2 分不滿意,3 分一般,4 分滿意,5 分非常滿意,請按對應按鍵?!?/span>
- 優勢:無需人工介入,自動化程度高,可覆蓋所有電話服務,調查效率達 90% 以上;評分數據直接同步至后臺,便于快速統計。
- 優化技巧:若客戶評分低于 3 分(不滿意),可追加 1-2 個關鍵問題的 IVR 追問,如 “您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:1. 問題未解決 2. 服務態度 3. 等待時間長,請按對應按鍵”,快速定位核心問題。
針對高價值客戶或復雜服務(如投訴處理、業務辦理),通話結束后由 AI 語音機器人發起短時間(1-2 分鐘)的深度調查,采用自然語言交互替代按鍵。例如:“您好,想了解下本次服務是否解決了您的問題?您對客服人員的耐心程度有什么評價?”
- 優勢:比 IVR 更靈活,可捕捉客戶口語化反饋(如 “雖然解決了,但等了很久”),通過 NLP 技術自動提取關鍵詞;避免人工調查的主觀引導,反饋更客觀。
- 注意事項:機器人需先確認客戶是否方便(如 “占用您 30 秒時間做個簡單調查可以嗎?”),客戶拒絕則立即終止,避免反感。
對于服務過程中客戶表現出明顯情緒(如表揚、不滿)的情況,坐席可在通話結束前用 10-15 秒主動詢問,如 “本次服務是否符合您的預期?如果有建議可以直接告訴我”,并同步將客戶反饋錄入系統。
- 優勢:基于坐席與客戶的即時互動,客戶更愿意表達真實想法,適合收集細節反饋(如 “希望下次能更快找到負責人”)。
- 禁忌:避免引導性提問(如 “您應該對本次服務滿意吧?”),且僅用于特殊場景,不強制所有通話使用,防止延長通話時間。
二、短周期跟進調查:補充長尾服務體驗
部分服務效果需客戶后續驗證(如故障報修后的修復情況、業務辦理后的使用體驗),可在電話服務結束后 1-2 天內,通過 “電話 + 跨渠道” 聯動方式補充調查,覆蓋即時調查未觸及的長尾需求。
針對需后續驗證的服務(如 “寬帶故障維修”),系統根據工單進度自動觸發 AI 外呼,例如:“您好,確認下您家的寬帶故障是否已恢復?本次維修服務的響應速度您滿意嗎?”
- 關鍵設計:綁定工單信息,調查內容與具體服務強關聯(如維修類問 “上門及時性”,咨詢類問 “問題解決徹底性”),避免通用化問題。
- 數據聯動:若客戶反饋 “故障未恢復”,外呼系統自動生成新工單,轉人工跟進,形成 “調查 - 問題解決” 閉環。
先通過短信發送簡潔的滿意度調查鏈接(如 “點擊鏈接為本次電話服務打分:xxx”),1 小時內未反饋則由 AI 外呼提醒,例如:“您好,之前給您發送的服務滿意度調查尚未填寫,方便現在為您口頭調查嗎?”
- 優勢:兼顧客戶偏好(喜歡文字反饋的點鏈接,喜歡語音的接外呼),提升調查回收率;短信鏈接可附帶 “意見留言框”,收集文字類詳細建議。
- 優化:鏈接跳轉頁面需極簡,僅 3-4 個問題(如 “滿意度評分 + 核心原因 + 是否愿意推薦”),加載時間不超過 3 秒,避免客戶因頁面復雜放棄。
三、周期性深度調查:挖掘服務體系問題
針對月度 / 季度有多次電話互動的客戶(如企業客戶、高頻咨詢客戶),采用人工電話訪談的方式開展深度調查,聚焦服務體系性問題(如 “多次咨詢同一問題未解決”“不同坐席服務標準不一致”)。
從 CRM 系統篩選目標客戶(如近 3 個月通話≥3 次、曾反饋不滿的客戶),由專業調研坐席發起電話訪談,提前通過短信告知訪談目的與時長(如 “您好,我是 XX 客服中心,將用 5 分鐘了解您近期的服務體驗,方便嗎?”)。
- 訪談內容設計:圍繞 “服務連貫性”“問題解決效率”“需求匹配度” 等深度維度,例如:“您多次咨詢的 XX 問題,最終是否得到滿意解決?您認為我們在服務銜接上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?”
- 優勢:可深入挖掘客戶潛在需求(如 “希望有專屬客服對接”),獲取自動化調查難以覆蓋的體系性問題,適合戰略級優化。
針對特定客群(如老年客戶、新業務用戶),組織 5-8 人電話焦點小組,由調研主持人引導討論,例如:“大家在撥打客服電話時,最困擾的環節是什么?對電話語音導航有哪些建議?”
- 價值:通過客戶間的互動啟發(如 “我也覺得等待時的音樂太吵”),發現共性痛點;適合優化電話服務流程(如 IVR 導航邏輯、等待體驗)。
四、調查實施的核心保障:提升數據價值與客戶體驗
建立 “客戶調查黑名單”:30 天內已參與過 2 次及以上調查的客戶,自動排除后續調查;同一服務僅觸發 1 次即時調查,避免重復打擾。例如:客戶剛完成 IVR 評分,后續不再推送 AI 外呼或短信調查。
調查前明確告知客戶 “反饋僅用于服務優化,不用于其他用途”;電話調查錄音需符合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,僅授權調研與質檢人員查看;客戶反饋的敏感信息(如手機號、地址)需加密存儲,避免泄露。
- 實時預警:若某坐席的即時調查滿意度連續 3 天低于 80%,系統自動提醒質檢人員復核其通話錄音,定位問題(如服務態度差、專業度不足)。
- 流程優化:若 “等待時間長” 是高頻不滿原因,結合之前呼叫中心自動化方案,優化 IVR 分流效率(如增加 “緊急問題” 快速入口)、補充 AI 機器人處理高頻需求,減少人工等待。
- 定期復盤:每月將滿意度數據與 “問題解決率”“通話時長” 等指標結合分析,例如:發現 “AI 機器人服務的滿意度低于人工”,則優化機器人知識庫與話術。
發表時間:2025-09-28 11:45:45
返回